什麼是紅酒

 

很多人以為「紅葡萄酒」就是紅酒(Red wine),這是錯誤的觀念。

所謂紅酒,是採用紅葡萄釀造,發酵全程將葡萄皮連同葡萄汁一起浸泡發酵,釀成的酒含有極高的單寧和色素。

注意它的關鍵:紅葡萄、連皮、全程、不加糖。

台灣生產的紅葡萄酒(公賣局或民間酒廠),都加了糖,喝起來甜度高,不屬於紅酒。

果皮與果汁發酵一段時間,在適當時候除去果皮再繼續發酵,酒色呈粉紅色,是玫瑰紅酒Rose,發音rou zei)。

發酵一半就裝瓶,讓後段發酵在瓶內進行,使得發酵產生的二氧化碳留在瓶內,是汽泡酒(香檳)。

不是紅酒,就不具備紅酒的特性,不可和紅酒混為一談。

紅酒有兩個特色,它是藝術,它有生命。

 

什麼叫藝術?

凡是「因人而異」呈現美的工作,就是藝術。好比說畫畫,同一個景色在不同畫家的筆下,會呈現不同的意境。

紅酒也是如此,同一年份、同一地區、同一品種的葡萄,只要調酒師不一樣,最後的結果就不一樣。

而即使是同一個調酒師,前後兩次調配同樣的葡萄,兩者的味道也會不同。

某些高級的紅酒有調酒師的簽名,好像畫家的簽名一樣,因為它因人而異,都是藝術的一種。

紅酒是唯一有生命的酒;不開瓶以前,會持續「成長」

開瓶以後和空氣接觸,成長更是迅速。所謂成長就是味道會演變。儲存得當,當然是越變越香。

紅酒的儲存

紅酒裝瓶以後仍會繼續發酵。假如直立儲存,酒瓶的軟木塞會乾硬萎縮。

一旦瓶外空氣滲入,酒質就會變味發酸。

正確的儲存方法是平放(甚至瓶口微微朝下),讓軟木塞始終浸泡酒液而膨脹,徹底阻絕瓶內與瓶外空氣的流通。

其次,儲存的溫度要適當。溫度太高、變化太大,對酒有不良的影響。最好的儲存環境是地窖。

某些酒標有「bin」的顯示,表示是裝在橡木桶、擺在地窖發酵而成的紅酒。

假如沒有適當的儲存環境,買回來以後最好在兩年之內喝掉。否則,好酒變壞酒,壞酒變醋。

 

喝紅酒的準備

紅酒平放著儲放,軟木塞浸泡日久會分解、產生木屑。飲用前一天要直立,讓木屑沉澱到瓶底。

注意看,紅酒的瓶底向中間凸起。這設計不是為了好拿酒瓶,而是要讓木屑沈澱到凹溝。

喝紅酒不可以加冰,也不能像香檳放在冰桶裡,最適當的飲用溫度是攝氏10~14℃。

台灣的冬天,可以直接飲用;夏天,最好先放到冰箱的冷藏室(不是冷凍庫),用餐前一至半小時取出(視當時室內的氣溫),

先開瓶,擺在一旁慢慢醒酒,同時讓溫度回升。

 

紅酒杯

 

想要充分享用紅酒,一支合適的酒杯十分重要。

好的紅酒杯是薄身、無花紋、無色、透明、高腳。

高級的紅酒杯一支就要35千元。之所以貴,是杯身的玻璃薄。

薄到據說可以透過空氣,不必搖晃酒杯,酒也能從各種角度和空氣接觸。

 

 

 

 

 

 

 

 

 

 

 

相片中有三個酒杯。

右邊是一般餐廳提供的紅酒杯,太小;中間那支,差強人意;左邊那支,才是標準的紅酒杯。

高級紅酒杯所費不貲,飲完酒,精神不太集中,不要當場洗杯子。

等到第二天完全清醒了再洗,可大幅降低「意外破碎」的機率。

 

紅酒杯可以區分成杯身、杯腳、杯底。

杯身要大、要深,杯口要向內縮,除了在收集酒的香氣,也讓飲用者在晃動酒杯時,杯裡的酒液不易灑出去。

至於杯腳,要細、要長,一來是為了美觀,二是讓飲用者有足夠的空間握著杯腳。

手掌遠離杯身,是希望手的溫度不致影響酒的溫度(喝白蘭地剛好相反)。再專業一點,

有的人乾脆抓著杯底。手直接握住杯身(例如相片中的主席),是外行。
由於紅酒的適飲溫度在12~18,因此紅酒杯的拿法特別要注意別碰到杯肚,最好拿在細細的高腳部位,

更講究的專業拿法則是用手拖住酒杯底座,好的紅酒香氣是很複雜的,

因此紅酒杯除了擁有胖胖的杯肚之外,杯口也會稍稍縮口,避免酒醒得太快了。

 

因應不同產區的紅酒,所用的酒杯也不相同。圖右為勃根地紅酒杯,圖左為波爾多紅酒杯。

紅酒兩大產區勃根地與波爾多的紅酒因為酒質不同,因而所用的紅酒杯也不相同,

勃根地的紅酒幾乎都是用單一品種葡萄釀製而成,用黑皮諾或加美種葡萄,香氣不是很複雜,所以不需要太深的酒杯,

勃根地的紅酒瓶肚子都是胖胖的,與脖子瘦長且直筒瓶的波爾多紅酒瓶,一眼就可以分辨出來;

波爾多紅酒是用多種葡萄混合釀製,因此香氣複雜,釋放速度慢些,較能品酩出其中滋味,深一點的杯子較適合。


開酒與試酒

自己家裡喝,就省了這套。

高級餐廳,為了證明如假包換,必須在客人面前當場開瓶。開了以後侍者將軟木塞交給客人。

客人先目視檢查,軟木塞不可爛、不可變形,然後把浸酒的一端放在鼻前聞一下。

如果有霉腐味,表示酒儲放不良,壞了,不必試喝,直接教侍者換一瓶。

別以為聞軟木塞是噱頭。根據統計,有3~5%的紅酒因為軟木塞出問題而變質。

花大錢喝一瓶壞了的紅酒,多麼划不來!因此,假如有霉腐味,不要客氣,堅持要侍者換酒。

即使在家裡,也應試聞一下。聞多了,會清楚什麼是好或壞。

聞完軟木塞,覺得沒問題,對侍者點頭示意。侍者這時才能在杯中淺淺地倒一點,讓你試看、試聞、試飲。

看是看酒的成色。為了正確觀察,把杯子放在白色背景的前方,微微向外傾斜酒杯。

注意是否有木屑或雜質,同時觀察酒的顏色。

咖啡色,壞了;紫紅色,酒的年紀很輕;中間色澤深(暗紅),外圍帶褐黃色,好酒。

聞是聞酒的味道。將杯口整個罩住鼻孔,深呼吸。

高級的紅酒聞起來味道很「厚」,讓人感覺它很濃很複雜

需要「很多很多」的氧氣,「很長很長」的時間,才可能將所有香味散發出來。

有時候一杯酒慢慢品了一個小時,還是感覺香味越來越濃,濃到後來讓人有點捨不得喝(聞起來好香,喝起來卻沒那麼香)。

原因很簡單,鼻子的靈敏度遠遠超過舌頭。

聞完了,覺得味道很厚,是個好兆頭。接著試飲,淺淺一口,含在口中,用舌尖將酒液推向口腔的四周,

盡可能讓所有味覺細胞都感受一下。試飲,是客人要求退酒的最後時機。

儲存不當的酒,會有霉腐味,試飲不滿意,可以要求退貨。

侍者這時可能也會試喝一點,如果真有問題,有商譽的餐廳必然會收回。

倒酒

高級紅酒的酒瓶都有人搜集(有的酒標是一幅畫之藝術)。

為了避免酒液「流花」酒標,正確倒酒是讓酒標的正面朝上(相片中的酒標朝右,不正確)

此外,年代老的酒(超過八年十年),瓶底一定有木屑

即使三、五年,有的也有木屑。因此倒酒時要小心,除了不可晃動酒瓶,倒到最後,還要留一點在瓶的肩部。

把酒瓶整個倒翻過來(如相片所示),試圖倒盡最後一滴酒,是不正確的。

醒酒

 紅酒開瓶以後,看酒的類型、品質,以及成熟程度,先靜放15分鐘至1個小時,讓它與空氣「呼吸」進行化學作用。

假如沒有耐性,可以直接倒進酒杯(依國際標準,不要超過杯子容量的1/3),甚至晃動酒杯,加速酒與空氣接觸的機率

晃動酒杯的方法有兩種,一是拿起酒杯向內搖晃(右撇子逆時針,左撇子順時針)。

這種方法杯子懸空,要晃動得均勻,得有點技術。

另一種方法是用食指中指夾住杯腳,整個手掌平貼杯底,將杯底壓在桌面如同磨墨般地旋轉。
轉,要小力一點。酒不幸灑出杯口,當場讓人臉紅。

品酒

好的紅酒是藝術品。對於藝術品,不要「喝」,而是「品」。

每次品之前,先晃動酒杯,再用鼻子深吸一下,然後淺嘗一口,讓酒液在口腔保留一段時間,之後才「有點捨不得」地嚥下去。很麻煩是嗎?

假如它的價格很貴(好比說超過2千元),味道很香很濃,你不會覺得麻煩。

假如很便宜(2百元以下),別故作姿態,倒出來喝下去就是。

喝紅酒的好處

從理論出發,這話題可以講好久。省了。我只講臨床實驗。

退休之後我極少應酬,生活甚是單調,

每天吃的食物都很單純,什麼時候吃什麼、喝什麼,吃多少、喝多少,幾乎像個機器人,不太變化。

6年單純的生活過下來,吃什麼食物對身體會產生什麼影響,我可以說用自己的身體做臨床實驗。

現在,誠懇地告訴你兩個結論:

一、所有酒都不要喝,除了紅酒。

二、適量地喝紅酒,對健康有絕對的好處。

麻煩就麻煩在這「適量」兩字。

喝下去沒有酒意,喝酒的目的是什麼?

如果只為了對身體有好處,乾脆吃補藥。

所以,既然要喝酒,當然是希望能產生飄飄然的效果。這時候,喝紅酒的優點就彰顯出來啦。

為什麼?

紅酒開了當天一定要喝完(更嚴格地說,35個小時就得喝完)。

隔天,不管用什麼方法保存,都會變質到難以入口。

因此,當你喝了些紅酒,有了點酒意,想再喝下去,由於「開1瓶就得全部喝光」,可能會打消你開瓶的欲念。

如果喝威士忌、白蘭地,或白酒,開瓶以後可以長時保存,因此只要有酒意,人們通常就會毫不猶豫地「開1瓶」。

開始想的只是「我就喝1小杯」,接著1小杯又1小杯,一轉眼可能就喝了1/3瓶。

酒勁一湧,欲望更強,意志力薄弱一點(好比說我),很可能就喝到醉。

紅酒,一開就是1瓶。你很清楚在開這1瓶之前,有沒有人跟你分享、你一個人大概會喝多少、你的酒量又是多少。

「不小心」喝到醉,不太容易。
最近一年我只喝紅酒。喝到難過的程度不超過35次。那35次還是因為又喝了別種酒。

如今除了紅酒,管它是XO或皇家禮砲,對我都沒一絲吸引力。


買酒

或許你會想:只喝紅酒,你真有錢啊!

錯了。我仔細評估過,想要達到同等飄飄然的境界,喝紅酒是最便宜的。

我選擇紅酒的價格如下:自己喝,2百元左右;好朋友來,3~5百元;特殊節慶,56百乃至上千元。

以我的酒量,喝兩罐1c.c.酒,花費兩百元左右,可以達到45成的酒意。

喝紅酒,半瓶就有34成,1瓶會達到78成。

比較起來,哪種划算?

當然,2百元左右的紅酒,達不到「品」的境界。假如沒被騙,34百元的紅酒就值得品嘗。

台灣紅酒文化尚未普及,許多賣場餐廳訂的都是黑心價。

不想被騙,便宜的紅酒到大潤發,高品質的到好市多。兩個大賣場是我買酒最大的來源。

如何入門

假如你完全不懂紅酒,想「便宜」地試一試,建議如下:

一、到大潤發,所有價格2百元以下的紅酒各買1瓶(貨色多的時候可以買到10~15種),

再買156百元的好酒(酒標最好有Bin,年份不要超過34年;大潤發儲酒的環境不佳,年份太老,可能會走味)。

二、到「宜家傢俱(IKEA)」買紅酒杯,超大的那種,14個,每個價格約百元左右,是我看過紅酒杯中最便宜的。

三、回到家,有喝酒的機會,1次開1瓶。開1瓶,試1瓶。試完的感覺打個分數寫在酒單上。

別管太多理論,你覺得最「順口」就是最好的酒。以後再買,選分數高的那幾種。

四、哪天有事慶祝,喝酒的人數增加,再「加開」貴的那瓶。2種酒分別倒進2支酒杯,細心品嘗兩者的不同。

許多人說紅酒的味道好怪,喝不習慣。那實在是他沒喝過高品質的紅酒。

假如沒被騙(怎麼老在講騙?大概台灣騙人的餐廳太多了),

178千元的紅酒,使用正確的品法,只要一次,保證讓你終生難忘。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G大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