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今天報導,接連發生的港商因經營不善而自殺的悲劇事件,讓許多在中國內地投資的港商唏噓不已,更擔心倒閉風險升高以及感受到轉進中國內地內需市場的沉重壓力。

繼今年初江西一對港商姐妹因為不堪壓力自殺身亡之後,佛山一名從事玩具業的港商,又因不堪價值三千萬美元(約兩億四千萬港幣)的貨物含鉛量超標被退回而吊頸身亡。

由於生產的玩具油漆鉛含量超標,港資佛山市利達玩具有限公司日前從美國被召回九十六萬七千件玩具產品,同時中國國家質監總局也暫停了該公司的出口權限。就在八月十一日下午,該公司老闆、港商張樹鴻,被人發現在自己工廠的倉庫裡上吊身亡。

港商恆榮製衣廠總經理許曉萍在聽到港商自殺的消息後表示十分震驚,並感歎以「來料加工」這種簡單加工貿易模式現時經營越來越困難了,特別是在中國加工貿易限制政策實施後,肯定會有一大批港企面臨倒閉。

他說,玩具廠本來應該有嚴格的安全檢查把關的,但由於是來樣、來料加工模式,港商往往對貨源質量等不檢查,從而容易造成安全疏漏。而現在中國大陸對環保要求越來越嚴,港商再以這種模式經營將難於生存。

他表示,現時許多港企都完全依賴海外訂單,滿足於賺取微薄的加工費,但是如果一旦產品出口出現問題,極易造成公司的經營困難。

同為玩具商的港商林健鋒也指出,中國市場商機無限,但是原本主要做外銷的港商向中國市場轉變,需要中國有一個健全的法制,例如產權保護、商標保護等等,以有利於港企轉型。

廣東省社科院企業管理與決策科學研究所所長林平凡表示,佛山這間港資玩具工廠的不幸悲劇,其實也折射出了珠三角數萬間低附加值港資企業存在的問題。

他表示,珠三角地區人工成本的上升,原材料價格的大幅上漲,再加上中國政府不斷收緊加工貿易類企業的出口政策,讓這些本來就利潤微薄的企業,除了生存根本就無暇顧及企業管理等更高層面上的要求,所以稍有差錯就會傾家蕩產,賠光所有身家。

他說,佛山這間港資企業發生的悲劇,也給眾多在珠三角從事低附加值的港商敲響了一記警鐘。企業必須提高產品附加值,才能從根本上提高抗風險的能力。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G大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